Felix So 谈摄影 最怕两个字:即食
如果阁下三年前有看过本网一篇有关 Felix So 的访问,都知道 Felix 除了自己的商业摄影外,一直以教育后辈为己任,并以「变」为进入另一个教育阶段的理由。三年后,回顾这几年自己和整个摄影教学环境,同样是与时并「变」,而 Felix 观察这几年香港的摄影和学习摄影的气氛,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急和快,连笔者和 Felix 也有同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为了甚幺而摄影? 
无论整个摄影环境怎变,器材如何改良,Felix 对相片仍有一点坚持,就是要有讯息。 拜师学艺 经验最值钱
Felix 的入行年资和教学年资可谓不相伯仲,如果将当初由成立工作室开始,被邀请担任器材讲材或工业学院的嘉宾都计算在内的话,其实原来也有超过二十年经验。Felix 觉得,当年即使未正式成班,但也是一个令他踏上摄影教育的重要契机。
加拿大 SKYE 纳米防水休闲鞋
「当年多得参与这些讲座,训练我如何面对群众,为我日后教摄影课程打下了基础,学会了如何教人。」Felix 说。他回忆过去多年在不同教学机构传授课程,由 95 年的传艺、97 – 98 年间的正形、理大、城大等都曾经担任过课程讲师。及后 03 年沙士爆发,当年就 Unisoft 及生产力促进局之邀请开办第一个数码摄影课程,还有近十年于 Fevaworks 及 Uniart 开办的摄影班,累积教学经验的深厚程度,可谓不言而喻。

这是 Felix 的作品,準备烧点六支色彩不同的火柴,寓意燃亮自己,照亮身边不同的人。

这张学生作品相片带有不少讯息在细节中,黑白缎带、繁花与枯草,
还有中间的人像捲曲如胚胎的姿态,藏着「阴阳」变化的意像。 Felix 认为影一张相,不会只有一种方法。正如学习的方式,即选择上堂或自学也一样,但他想强调一点:「上堂和自学的分别,在于前者可以同时吸收导师的经验,而自学则要较花时间摸索。我如何和客户沟通,和经常强调的『执生』,就是无法单凭自学吸收的经验。」 Felix 也自认并非无所不晓,遇到一些特殊摄影手法,也会在网上找答案去自学,但过程中也发现不少网站提供的资讯準确性不足,又或只提供步骤而欠解释,这令他担心一般人根基未打好的初学者只懂得模仿,但不明其原理,那即等如无法一理通百理明。Felix 举了一个例子:「我见过网上不少教导高速摄影的内容,一味只要求用最细输出,但连闪光灯与快门速度无关都没解释。」这正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自学错误而无人指点,即有机会一直错下去,到碰钉时就可能不懂得解决,变成无师未必自通。

学生高速摄影範例,道具準备同样认真。 相机送技术 即食变常态
而最令 Felix 忧心的是,他感觉到摄影爱好者的即食风气越来越严重,影相为求别人「like」变成目的。加上「买机送技术」已经成为常态,内置一大堆预设模式,或靠滤镜强调感觉。在 Felix 眼中,这些特色其实无法令人在摄影上进步,Felix 续道:「我仍然相信相片要有讯息,凭感觉两个字只是懒得去表达;太方便的功能,也令到一些人失去求真的意欲。懂得原理,就可以运用手上的工具去发挥自己的意念,或倒过来有意念懂得用硬件发挥,这些才是摄影的应有态度。」

在 Felix So 课程中教导的光绘作品,能做出有如喷画一样的效果。
一张作品随时要花 8 - 10 分钟完成, 还要不断尝试才达致完美,绝对考验耐性。 Felix 理解到近年相机为求增加卖点和新意,还要抗衡手机摄影的威胁,所以惟有加入这些功能去自救。他认为促成这种改变的原因,与城市人的节奏不无关係。尤其香港人,生活怱忙,任何事都想几步完成,令到这种态度和需求都变本加厉。近日去台湾旅行的经历,令 Felix 有感而发: 「我不下几次和家人去台湾游玩,都觉得台湾节奏较为悠闲和平静。甚至试过问路找地铁入口,对方还不嫌麻烦的亲自引路到站口为止,这情况在香港真的很难遇到。」Felix 觉得似乎香港人受社会步伐影响,对事情失去了耐性,甚至已影响到对人的关怀。而香港人对待摄影课程的态度也一样,认真掷下万金去读一个半年的课程,已不是香港人那杯茶。 虽说香港人事事心急,但近年却又捲起一阵用菲林拍照的慢板风潮,难道香港人真的是耐性全无?对于这一点,Felix 认为只是一种寻根心态,因为新一代人未曾接触菲林已学习数码摄影,面对陌生的旧世代事物自然觉得新鲜。「我遇然会玩一下菲林,不过主要限于针孔为主,因为针孔有一种独特的透视感。当然这还要看心情如何,因为每张都要用脚架去拍,我就将这玩意当成调剂。」

Felix 仍有收藏一些有特色的菲林相机器材,如果你懂得这是甚幺,估计你的年纪不轻,
又或可能你是个经常逛 ebay 的发烧友。这个其实是装在菲林相机快门键上的自拍计时器,
是当年的「自拍神器」! 闲时摄影 放下单反重装备
作为专业商业摄影师,Felix 手上不乏专业器材,除了 Nikon D3s、D800,还有 Hasselblad 数码中片幅及大片幅技术相机(technical camera)系统,闪光器材更是无数。虽然与摄影器材朝夕相对,不过 Felix 仍然对消闲式的摄影手法乐此不疲。他手上的消闲式器材会是哪些?无反相机?经典旁轴?都不是,看下图开估!

一机"两镜" 手机及已改装拍摄红外线的 Prosumer,足矣! 和一般人一样,Felix 也会用手机拍照,不过会加一个前置超广角附加镜及一个近摄镜。至于另一部则是已改装成可拍红外线照片的 Prosumer 相机。这两副「架撑」和影楼的落差很大。然而在 Felix 眼中,这些器材切合需要即可。 「其实无需要事无大小都是画质至上,用手机拍照当然是贪其方便分享,不外乎和朋友合照,或到不同地点作个纪录,再用附加镜头增加一点趣味已经相当足够。至于改装另一部拍红外线的相机其实专门为拍黑白,因为我很喜欢红外拍照突显的细节和层次感,展现的气氛和彩色相片与别不同。」

在长白山天池拍摄的红外线摄影,黑白处理后细节分明,有人甚至觉得像 Ansel Adams 的作品!

这张倒影同样为红外线拍摄,天空竟然点点「繁星」!白点其实是水中的悬浮物,
黑白处理后根本无从分辨。 连专门影星的徒弟 Mew Chu 一看也惊觉超越他的认知範围,
结果被 Felix 捉弄了! 像素重要吗?平时 Felix 拍的照片动辄几千万像素,对手上这部 Prosumer 不过约 1,500 万难道也看得上眼? Felix 解释,他试过用这部相机拍摄凋谢残荷,放大至 100 吋阔打印海报画也足够。只要了解器材,其实很多时根本无需要太多。

这幅残荷图也是由改装红外线相机拍摄,Felix 说这表面是荷花衰败之像,
其实暗藏着生机的开始。 器材并非先决 学习中找需要
Felix 经验丰富当然懂得选择器材,而然总会有新人加入,选择器材可谓一个永不会完的课题。对于这个问题,Felix 则有一点建议。 「如果有人想认真学摄影,但又不知怎样买器材,我建议买一部入门单反,再加一支天涯镜。暂放下光圈大小的执着,先去熟习每个焦段,让你凭一支镜拍摄各种题材。待你熟习了各种焦段的特性,渐渐会知向哪个方向发展。喜爱拍风景,你自然会买更多广角镜;喜爱生态、运动题材,你自然会买长焦或超长焦镜。」 Felix 见过不少他的学生也是这样循序渐进去增加自己的器材,好处是避免走上「器材先决」的路。了解自己题材的需要,就不用靠新器材去增加新鲜感,更专心去拍自己喜欢的题材。Felix 解释:「有好器材在手,也不代表能拍出好相片,因为还要看使用者的根基是否打得稳。有很多人买器材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却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当然,若纯粹为追求画质,衡量过价值又负担得起,买不买都不是问题。」 为师 也会请教徒弟
在影楼内,Felix 是老师;在影楼外,Felix 也可以是「学生」一名。例如红外线摄影、光绘(非写字或单线图案)或水下摄影(见另文)等,主要是在网上收集资料自学而成。虽说 Felix 经验裴浅,但有时也恨不得有个师傅指点一下。在学光绘的过程中,Felix 就有以下经验:

Feilx 当年使用的 Hosemaster light painting 系统,由强度输出控制、滤镜开关及光纤头等组成。
不过 Felix 教授的方法已改用其他工具,不用投资过万也能玩得到。(图片

Mew Chu 是他的徒弟,也是他的星摄「老师」。教学相长在两人之间的关係最能够体验得到。 无论专业或消闲 用心时间不可缺
香港社会节奏急速,这一点 Felix 无法改变,当然他也理解到每人希望从摄影中得到的东西各有不同,不是每人也必会踏上专业摄影之路。大局既变,所以教学方法也会变。未来日子,Felix 会和几位曾由他教导过的学生开办摄影课程,视乎性质及级数,以每班 10-30 人作安排,首先登场的是基本「一日课程」,以早上教授操作理论,下午实习的形式授教,照顾入门用家。

Felix So 的两位爱徒,Maseedis Kay(左)及 Percy Chan(右)会成为未来摄影班的主力,
将 Felix 的基本功传授给更多摄影爱好者。 其余课程则会按题材再细分,例如教授拍摄宠物的 Percy Chan,教授拍摄亲子的 Maseedis Kay,教授户外人像及婚礼摄影的 Kenneth So 及约于年中开班教授星空拍摄的 Mew Chu 等。过去 Felix 曾开办的「品味摄影课程」,有机会载誉回归。而一些相信是香港少有的专业摄影课程,更会陆逐有来,估计会成为摄影界瞩目话题。Felix 强调,每个课程不仅教导技巧,亦会着重摄影时的心法。而 Felix 本身仍然会开班教授商业摄影课程,为有志入行的摄影爱好者提供全面的高阶摄影训练。
上一篇:
Felix So 教 Felix So 一场水下摄影自习课
下一篇:
Felix So 谈摄影 最怕两个字:即食